中国体育收藏门户网站​

CHINA  SPORTS  COLLECTION  PROTAL  SITE

2017年体育产业的黑天鹅从哪飞来?看看这六个趋势
来源: | 作者:family-100 | 发布时间: 2017-03-14 | 189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       导语:2016年,蒙眼狂奔的体育产业遭遇到了资本寒冬。在新年贺词中,习主席说:天上不会掉馅饼,撸起袖子加油干。其实对体育产业也是一样的。始不垂翅,终能奋翼。新年的扉页已经打开,实干是最醒目的字眼。2017年,把握这6大趋势,加油干吧!

      首先要说的还是VR科技。在2016年,VR在体育领域的风头正劲。NBA与NFL纷纷联手NextVR公司试水VR转播,说明了这项科技终于从图纸走进了现实。然而诸如NBC在奥运会尝试的VR转播,其用户体验和影响力都没有达到预期。
      在2017年,VR转播将从构架技术平台转换至产品开发、交互体验升级这一维度。在国内,像暴风、微鲸这些押宝VR科技的公司,也会继续紧跟国际潮流,在体育转播领域继续拓展市场。与此同时,VR模拟培训、VR体育游戏,也将继续升级。


       另一方面的体育科技趋势,就是可穿戴设备。在经历了前几年的混沌大战后,随着用户使用可穿戴设备的逻辑逐渐清晰,一些市场的伪需求显露。在2017年,可穿戴设备的整体趋势将是细分化、差异化。类似苹果与Nike这样各取所需,各自发挥自身产品长处的合作将越来越多。这也让一些小而美的可穿戴设备公司面临十字路口的抉择。是继续精耕小众市场?还是联手巨头孤注一掷?

  市场研究机构CCS Insight预计,2020年智能穿戴设备的年销量为4.11亿台,总价值达到340亿美元,而这其中运动细分市场的设备将占到1.87亿台。该机构的统计数字显示,目前智能运动穿戴设备的年销量为6100万台,按照他们的预计,在未来的五年里,运动智能装备的销量将翻3番。
      2017年,全球体育的商业化趋势将是合作与合并。著名的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体育预测,未来体育产业中的发展基于更加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,而全球各个国家、地区的体育产业将会有更多的融合。

  2016年,UFC、F1这两大顶级体育IP以令人咋舌的价格被新东家买走,证明了优质体育商业化项目的巨大价值。而致力于美国大学体育营销的 Learfield 也卖出了10亿美元,更是说明了体育稀缺资源的宝贵。

  在国内,像万达体育联手FIFA、FIBA、世界羽联,阿里体育联手国际拳联、国际泳联这类的合作将会更加频繁。通过体育+商业打出品牌发展的组合牌,将是2017年的主流趋势。

       未来的一年里,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商业巨头,将会越来越频发地利用商业化、职业化体育这个武器,以此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。

  体育赞助将大众化、数字化,并走向电竞。相比10年前,甚至5年前,中国大众面临的娱乐选择更多了。

  作为新的生活消费中心,体育从简单的大众传媒成为了新的聚合受众的形式,它部分替代了电影、娱乐的功能,将成为新的让品牌真正触达最广泛消费者的利器。

  进一步来看,作为新的连接介质,不同体育类目天生具有的某些特质,诸如拼搏、力与美、不可预知、优雅等,可以作为“内容营销”的赋能,在2017年被重新认识。

  从体育素材传播的升级角度来看,“直播”和“社媒”必定成为体育赞助链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。

  直播平台在2016年火爆无须赘述,但其更多是被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被认识——相比于请来体育明星、转播体育赛事,如何真正通过这个新形式去营销品牌,找到体育-直播-品牌 间的最好结合点,将成为2017年的新命题。

       电竞的崛起,将带来一个全新的体育赞助领域,很多一线品牌已经在2016年携手电竞,就在行文之时,体育总局信息中心主办的国家级电竞大赛正在热战。

  对体育赞助而言,尽管电竞发展呈现迅猛之势,但许多元素仍然缺乏认知、有待开发,比如电竞战队、明星、文化,这些都是传统体育赞助中重要的部分。试想如果像NCAA一样,每个大学、地区、省市有属于自己的电竞记忆与文化,这将会彻底颠覆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商业价值和社会认知。

  体育版权鏖战正酣,付费探索道阻且长

  在2016年,5年80亿砸下中超的体奥动力,将中超版权作价2年27亿转给了乐视体育。而NBA新媒体版权方腾讯体育,也加码2亿,拿下了NBA联盟通全场次版权。更令人咋舌的是,苏宁力压群雄,抢下了2019年开始三个赛季的英超版权,据传价格达到了惊人的7.21亿欧元……

  进入2017,最受关注的一单版权谈判自然是CBA。在CBA公司成立,逐渐实行管办分离的情况下,业内人士对CBA版权给出了多种版本的预测,普遍看法是5年40-60亿元,也有人认为,CBA5年版权价格甚至会超过中超的5年80亿。

  此外,2017年也会开始对2018年周期欧冠版权展开谈判,在市场格局逐步确立的情况下,每一个IP的归属都格外引人关注。而巨头们对西班牙公司Imagina的追逐也体现了对西甲版权的热捧。

       版权费高涨的同时,付费道路的探索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。国内许多体育版权主导者相信,付费是行业发展的必经趋势,是教育体育消费市场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。但想要让用户心甘情愿掏出钱来购买会员,提供让用户满意的优质服务才是关键。从节目的策划到内容制作再到解说——精细化运营,或许会是各大体育媒体巨头在2017年的重点。

  中国付费体育的市场从未如此热闹,探索者的身影从未如此一往无前。“版权+付费”这个维持西方体育世界运转的逻辑,能否在中国顺利落地,也将决定体育产业在中国究竟可以达到怎样的高度。而移动化等趋势下,西方体育赛事收视率下滑等迹象,也给中国体育产业提前敲了一记警钟。

  2016年的体育版权与付费,有千金一掷,也有曲折前行。2017,我们不期待大数字,我们期待的是更好的观赛体验。

  体育消费成体育产业题中之义

  体育消费正在逐渐成为体育产业的题中之意,2017年,谁能真正带来体育消费,促进消费升级,谁才能真正弄潮涛头,立于不败之地。
      从2016年来看,线上体育消费遇到了不少困难,无论是O2O、赛事版权的会员费用、体育电商还是可能会打开的互联网售彩大闸,都需要通过与需求结合、与线下结合,再利用互联网的规模效应,带动爆发式增长的体育消费。

  而线下消费则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,在2016火热的体育培训、得到了政策助推的健身休闲业(3万亿规模)与体育旅游(1万亿规模),都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,拉动更多的体育消费。在这其中,冰雪运动、山地户外、水上运动、汽摩运动、航空运动等项目有望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。

体制的变化也是破局之道,事实上,一些原在体制内的官员已经开始走出体制,这些人才的优势在于政府资源和环境的熟悉,他们一旦走出体制,往往具备很强的执行能力。

  致力于此的培训机构可能会为国内体育产业输出第一批人才,虽然质量有待考察,却是解决近渴的重要方式,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如果有针对于中、底层体育行业人才培训的机构出现,将是行业的一大福音——填补每年30万人才的缺口,对学院体系而言难度太大。

  体育产业眼前的苟且和五万亿诗和远方在互相拉扯,最终围绕人才形成了一个森然黑洞,这个黑洞不会永远存在。

做新年趋势预测挺难,因为一旦预测不准,一年之后就会被啪啪打脸。而做趋势预测又是容易的,因为终究只是动动手指而已,最难的部分还是在于执行。

  究竟中国体育产业能有怎样的未来,中国体育产业的2017年会是什么模样,其实还是要看体育人们如何努力践行,做出了怎样的商业决策,进行了哪些商业创新——如何“撸起袖子加油干”!

  习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说,希望大家不忘初心、继续前进,天上不会掉馅饼。新任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在新年献词中说,体育是神圣的,对于每个中国体育人而言,体育是可以作为人生追求的一项事业。

球星卡文化中心

CARD CULTURE